0-3歲正是寶寶身體發育及智力開發的關鍵期,對各種營養素的攝取量都比較大。而父母在喂養寶寶的過程中怎樣做才既可以防止營養過剩,又能預防營養不良呢?
寶寶營養不良的常見表現
蛋白質缺乏:寶寶易表現出疲勞,常伴有貧血,體重減輕,生長發育遲緩及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。
脂肪缺乏:導致寶寶容易出現低血糖,其表現同樣為易疲倦,發育遲緩。
維生素B族缺乏:導致寶寶情緒煩躁、愛哭鬧、驚恐不安,失眠健忘等。
鈣不足:寶寶出現骨質疏松、骨骼牙齒發育異常,如夜里磨牙齒,或發生低鈣抽搐等。
磷不足:寶寶嘗嘗食欲不振,易發生軟骨病,表現為骨骼和牙齒發育不正常,嚴重者可發生病理性骨折。
鉀不足:可導致寶寶肌肉無力,嚴重時可引發心律失常。
鐵不足:寶寶易出現反應遲鈍,表情麻木。
鋅、錳等礦物元素不足:寶寶出現“異食癖”,愛吃生大米、煤渣等。
食物纖維不足:最常見的癥狀就是便秘。
另外,寶寶的面部“蟲斑”也是傳達營養不良的信號之一。如果寶寶面部出現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、圓形或橢圓形斑片,一開始呈淡紅色,既而轉為淡白,邊緣清楚,并伴有輕度瘙癢感。一般來說,這是寶寶營養不良的早期信號,父母要及時調整食譜,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種,以確保寶寶的健康成長。 |